页面版权所有 © 河北涛琪图书有限公司 冀ICP备10004600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石家庄
我国出版物条码全部实现网上发放
从今年3月初开始,新闻出版总署条码中心对图书、期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上使用的条码全部实行网上发放。截至5月底,已累计发放条码62465个,其中图书条码23667个,期刊条码14991个,音像制品条码15979个,电子出版物条码7828个。
据了解,我国于1993年开始将条码技术应用于出版物标识。1994年1月1日起,新闻出版总署要求所有使用中国标准书号(ISBN)和国际连续出版物号(ISSN)的出版物,包括图书、期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均应使用条码标识。2000年,又专门颁发了《出版物条码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出版物条码实行统一制作、发放和管理。自我国出版物使用条码以来,一直采取的工作方式是:由新闻出版总署条码中心统一制作条码胶片,人工邮寄发放,出版单位得到条码胶片后再进行设计、制作,然后印刷在出版物上。这一工作方式一直持续了15年之久。
近年来,随着出版业大量使用计算机技术,信息传播技术也越来越普及,数字出版技术飞速发展,过去那种出版物条码制作和发放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出版业发展的需要。为此,新闻出版总署条码中心从我国出版业实际发展需要出发,积极研究,组织力量开发了电子文件格式出版物条码软件,改进了条码制作、发放的工作方式。现在,通过计算机处理,只要输入数据,就可以生成不同类别的出版物条码图形文件,按照出版单位提供的接收地址,立即传送过去。出版单位接到电子文件格式的条码图形文件后,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方式直接使用,既可以用于传统印刷,也可以用于数码快印;既可以用于出版物,也可以用于图书征订广告。无须再用胶片进行挖空补白,简化了出版设计工作程序,减少了工作环节,同时节约了大量时间和工作成本。据统计,在推行这一新的条码发放工作模式后,每年可节约条码胶片制作耗材和邮寄费用30万元以上。